一、基本概况
桐仁桥灌区位于长沙县北部,灌区主要水源为桐仁桥水库,总库容1834万m3;灌区原有灌溉面积3.2万亩,核定实际灌溉面积2.177万亩。灌溉范围包括高桥、路口、果园、青山铺、福临等5个镇11个行政村和省茶叶研究所、隆平科技园等,受益人口8万余人。除此之外,作为农村安饮的水源地,还肩负10个乡镇约16万人的自来水水源供应,日供水量约2.5万m3;在旱季对金井河下游及捞刀河中下游进行生态补水,改善下游的水生态环境。
二、桐仁桥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及成果
桐仁桥灌区自2013年始,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形成了以“定额供水、计量收费、阶梯计价、节约有奖、超用加价、水权可转让”的改革模式。建立健全了水权分配、水价形成、节水奖励、综合考核四项机制,同时对灌区内的高桥、路口、福临、青山铺四个乡镇实施了末级渠系管道灌溉节水改造。截止目前,节水改造农田面积2.73万亩,铺设管道130km,新建配套输放水设施5000余处。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实施,改善了灌区灌溉条件,提高了用水效率,促进了资源节约,减轻了农民负担,提升了水费收缴率。经实测,改善灌溉面积2000余亩,灌溉利用系数较改革前提高0.27,灌溉周期由原来6-8天减少到3-4天,灌区农业灌溉年均用水由620万m3;(实施前)降至498万m3;(实施后)实现年均节水122万m3;农业水费由原来11.5元/亩降至7.2元/亩,农业水费收缴率达到100%。
三、桐仁桥灌区已具备开展水权交易的条件
1、水权分配完成
灌区根据多年灌溉数据(2002年-2011年水费数、田亩量、水文数据、资金投入、收缴情况)以及《湖南省用水定额》(DB43/T 388—2014),测算了灌区平均基础水权为204.6立方米/亩,明确了用水定额,并建立了水权分配机制,实行水权总量控制。
2、计量监测设施完备
桐仁桥灌区创新研发了灌区智能远程自控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阀门,自动计量等功能。灌区现铺设专用光纤近50km,建设支渠管理用房8座,设立主干渠分水口自动计量点88处、末级渠系计量点85处,管道灌溉区完成田间标准取样点设置,渠道灌溉区完成渠首计量点设置,能够为灌区灌溉用水计量提供数据支撑。
3、回购机制完善
每年年初桐仁桥水库管理所根据水库蓄水量及年度气象水文预报情况计算全年可供水量,在保障安全饮水源水供应后,计算出全年可供农业灌溉水量,再按基础水权下达灌溉用水计划,用水量在基础水权以内,实行低收费,对超水权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对未使用或节余的水权指标,由桐仁桥水库管理所负责回购,用于保障农村安饮用水。
四、开展政府回购水权交易
2019年7月3日,湖南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做好水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长沙县水利局联合中国水权交易所指导灌区管理单位做好水权交易APP试点工作。根据通知要求和《长沙县桐仁桥灌区水权交易APP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桐仁桥灌区2018年度农业灌溉水权额度回购工作。
1、交易各要素
交易买方:桐仁桥水库管理所
交易卖方:桐仁桥灌区内5个镇14个村用水者协会
交易标的:桐仁桥灌区2018年度农业灌溉水权
回购价格:亩均节余水权额度0-50立方米的部分按0.06元/立方米回购,亩均节余水权额度超出50立方米的部分按0.10元/立方米回购。
2、交易流程
交易挂牌与信息公告:桐仁桥水库管理所在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上申请买方挂牌。同时,将交易相关信息在桐仁桥灌区及中国水权交易所官方网站进行公示。
交易应牌与指导:桐仁桥灌区各用水者协会代表在交易平台上申请卖方应牌,中国水权交易所进行现场培训与指导。
资金支付:桐仁桥水库管理所凭中国水权交易所出具的交易鉴证书,根据相关要求将资金支付到各用水者协会。
3、交易系统应用
交易账号注册:交易双方在水权交易APP上进行注册。
交易挂牌:根据阶梯回购价格机制,桐仁桥水库管理所进行两轮买方挂牌,挂牌内容包括:回购价格、回购水量、回购区域范围、回购期限。
交易应牌:各用水者协会进行卖方应牌,应牌内容包括:回购水量、回购价格。
交易撮合:挂牌结束后,水交所根据买卖双方挂牌与应牌情况,进行交易撮合,统计回购总量及交易总价款。
成交公告:交易完成后,发布成交公告。
五、实施成效
2019年7月31日,长沙县桐仁桥灌区2018年度农业灌溉水权回购工作顺利完成,灌区管理单位代表使用水权交易APP在平台上进行买方挂牌回购水权,农民用水户协会代表在平台上进行卖方应牌出让节余水权,操作流程规范、高效。本次共回购水权429.82万立方米,交易金额38.77万元。这是湖南省首次通过国家水权交易平台进行农业灌溉水权回购,标志着湖南省水权交易试点工作进入实践阶段。
此次水权交易试点的顺利实施,是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的创新实践,是全面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具体举措,是《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水权水市场改革的有益探索。通过回购,激发了农民用水组织主动节水的意识,盘活了灌区水资源存量,保障了生活用水安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满足了灌区良性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构建了水权水市场发展长效机制,为湖南省乃至南方丰水地区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